田阳县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18—2030年)的通知
阳政发〔2019〕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已经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第8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田阳县人民政府
2019年6月6日
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18-2030年)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节 前 言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布局依据,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5-2020年)》(阳政办发〔2015〕193号)于2015年编制,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为实现我县养殖水域滩涂的有效配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田阳县十三五规划》的全面实施,田阳县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原规划的部分水产养殖水域已不适宜进行水产养殖。为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要求(农渔发〔2016〕39号),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县水产养殖的规范化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域从事水产养殖生产,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水域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持我县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结合田阳县水产养殖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二节 编制依据
一、国家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二、行政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三、地方性法规
1.《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2.《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3.《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4.《广西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5.《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苗种管理办法》
四、部门规章
1.《农业部关于珠江、闽江及海南省内陆水域禁渔期制度的通告》
2.《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
3.《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
4.《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
5.《水产苗种管理办法》
6.《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五、规范性文件
1.《广西壮族自治区航道管理办法》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水产畜牧局<关于加快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意见>的通知》
3.《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4.《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现代渔业跨越发展的意见》
5.《广西现代生态养殖“十三五”规划》
六、地方性文件
1.《百色市大水面渔业管理办法》
2.《百色市水产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3.《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5-2020年)》
4.《田阳县县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
5.《田阳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
6.《田阳县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7.《广西百东河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和界线确定方案》
第三节 目标任务
2018年至2030年。
1.重新明确我县水产养殖水域功能,区域范围。
2.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布局,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3.有效保障养殖者合法权益,依法保护重要养殖水域。
4.控制养殖规模,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5.为建立以养殖使用证为核心的养殖业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三、重点任务
1.完成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禁养区划定工作。
2.到2020年,力争禁止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全部搬迁或关停;限制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规模不超过限定比例,污染物排放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养殖水域生态系统功能实现自我调节。
3.到2030年,禁止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管理科学有效,养殖水域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第四节 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发挥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布局。
2.市场导向原则。围绕供给侧结构改革,适应市场需求。
3.科技先导原则。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4.科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适度开发,根据环境容量和养殖容量合理规划生产,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积极开展渔业节能减排、将水产养殖可能给水域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做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有机结合,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5.产业化经营原则。推行龙头型公司带动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农户从渔业生产中受益。
6.依法治渔原则。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管理渔业的水平。
7.一次规划,分步到位,适时调整原则。
8.规划用养殖水域原则。优先安排当地移民群众发展渔业生产。
9.开发与保护的原则。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既要充分开发利用水域滩涂丰富的自然资源,又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重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使养殖区内、外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于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是指我县所管辖的,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和滩涂,全县规划水域总面积为9.25万亩。
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一、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1.地理位置。田阳县位于广西西部,百色地区中部,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上游。地处东经106°22′17″~107°08′32″,北纬23°29′08″~24°07′06″。东接田东县,西靠百色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百色市,南临德保县,北与巴马瑶族自治县接壤。全境东西最大横距4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17公里,总面积2394平方公里;县城陆路距广西首府--南宁市228公里、水路330公里;全县辖9个镇1个乡,设有152个行政村、5个社区,总人口35.6万人。
324国道、南昆铁路、云桂高铁、广昆高速公路、右江黄金水道贯穿县境,百色巴马机场座落境内,右江自西向东横穿田阳县中部,四季可通航,具有“水陆空”三位一体交通网络,构成田阳县对外交通的大动脉,是大西南出口的必经之地。
2.地形地貌。田阳县境内有石山、土山、丘陵和平原台地。地形中间低,南北高;东西狭,南北宽,酷似展翅翱翔的雄鹰。右江自西向东在中部流过,沿河两岸形成一狭长河谷平原,河谷的南北两边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石山区和土山区。
中部河谷平原区,属右江河谷盆地,海拔105-200米之间,土壤成土母质,大多属第四纪红土沉积,近河岸为近代沉积,地势平缓开阔,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7%,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1%,垦殖指数为29%,是全县垦殖指数最高的地区。耕地均处于海拔150米以下,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保水性好,中部河谷平原既是全县粮食的主产区,也是全县渔业生产的主产区,水产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河沟围栏养殖、水库养殖等。
北部土山区,集中在玉风镇,属都阳山脉南缘,为丘陵、低山、中山地貌,海拔最高的是与百色接壤的百民村境内的方屯山,海拔1026.2米;沿田阳、巴马两县交界线上,依次有猫鼻山,高香沙山、顶在尖山等几座海拔800米以上的大山,成为北部的天然屏障。由此屏障向南倾斜,海拔逐渐降低,直到河谷平原,土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2%,耕地仅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2%,土壤成土母质,大多为砂页岩。北部土山区的水产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和山塘水库养殖。
南部石山区,分布在右江南岸,属摩天岭山脉的北麓,系石灰岩岩溶地貌。土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1%,耕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7%,地势从南向北倾斜,海拔最高的是巴别乡的丁农山,海拔1250.8米,桥业乡的巴牙山、琴华乡的黄高山、洞靖乡的南北山、坡洪镇的冷老山等,海拔皆在800米以上,南部石山区地面山峰林立,地下溶洞遍布,地表水渗漏严重,地下暗河深埋,既易旱又易涝,渔业生产条件较差,主要水产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和山塘水库养殖。
3.河流水系。全县有34条河流,其中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19条,100平方公里以上15条,各支流分别从右江的南北两侧汇入,成扇形分布于县境;此外,还有一些小山溪也汇入右江;红水河的支流有玉凤河1条。右江、红水河及其一、二级支流在县境内的总长度为327.4公里。
其中:西江上游干流右江是流经田阳县的主要河流,自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进入田阳,经那坡、头塘、田州、百育、那满等乡镇流入田东。右江河田阳县境内河道长度71公里,年平均径流量85.88亿立方米。
4.水域滩涂资源。田阳县水域总面积为9.25万亩,占田阳县总面积的2.58%。全县总集雨面积2394平方公里,在正常年景(P=50%)水资源总量为16.4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存量4.02亿立方米)。地表水年径流量9.9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为55.03立方米每秒,年平均最大流量92.95立方米每秒,年平均最小流量18.79立方米每秒。
田阳县境内有水库18座,其中小(二)型10座、小(一)型5座、中型3座,总库容1.6亿立方米。
田阳县池塘众多,山塘星罗棋布。据调查统计,全县有山塘(指有效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下)212处,面积1210亩,池塘1861张,面积3420亩。池塘、山塘、水库在县内分布不均匀,右江河谷乡镇池塘分布较多,而北部和南部石山地区分布较少;北部土山区和南部石山地区山塘水库分布较多,而右江河谷分布较少。
二、自然气候条件
田阳县地处素有广西“天然大温室”或“天然大棚”之称的右江河谷中部,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别是右江河谷一带,广西著名高温地区之一,平均气温22℃,河流径流补给,主要依赖大气降水,5-9月份降水比较集中,约占全年70%。呈现夏、秋酷热多雨,冬春少雨干旱的特点。
1.温度。田阳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高,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8~22℃,南北山区气温比中部河谷平原约低2~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9.6℃,日极端最高气温3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9.6℃,日极端最低温-1.2℃。年平均≥0℃的积温6600~8029℃,日均≥10℃的活动积温6024~7835℃,热量可满足作物一年三熟的需要。年均太阳辐射量115.7697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平均在340天以上,南北山区比中部平原少5~10天。这为鱼类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2.光照。热量充足,夏长冬短或无冬,年均日照时数1782-1919小时,年积温达78535度,为基础饵料生物的滋长繁殖及合成有机营养物质提供了充足的光热能源,直接或间接为鱼类生长提供营养源。
3.降水量。年均降雨量1100.8~1350毫米,受季节气候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及年际间变化大,中部平原少,仅1100.8毫米,南部石山区稍多,约1249.2毫米,北部土山区最多,1349.9毫米。每年5-9月多雨,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10月至次年4月少雨。这种情况易造成旱涝自然灾害。这些特殊的降水情况,直接影响着渔业生产,特别是我县的南部石山区,旱时农村坑塘及大部分小河沟干涸,涝时由于山洪冲刷,易造成逃鱼、跑鱼情况发生,使渔业生产受挫。
4.蒸发量。年均蒸发量为1930.2毫米,超过降雨量75.3%。一年中只有6、8两个月蒸发量小于降雨量,其余各月均超过降雨量。1-4月的降雨量只有118.9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602.7毫米,是降雨量的5.1倍,其中1-2月的蒸发量高达降雨量的6.3倍。
三、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1.鱼类资源。右江河田阳河段水产资源较丰富,有鱼类、虾、蟹、龟、鳖、贝类等。鱼类种类较多,共有76种,隶属于六个目,十三个科,六十二个属。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约40种。它们分别为:鲤形目中鲤科品种有草鱼、青鱼、南方马口鱼、大鳞鱲、赤眼鳟、翘嘴红鮊、海南红鮊、南方拟、银似鲛、银鲴、倒刺鲃、光倒刺鲃、叶结鱼、短鳍结鱼、鲮、岩鲮、鲤、鲫、鲢、鳙等,鳅科有广西沙鳅、粗壮条鳅、花鳅、泥鳅、花带条鳅等,胡鲇科有胡鲇、鲇科有鲇等,盔鲇科有盔鲇,鳢科有斑鳢、江黄颡鱼,合鳃鱼目有黄鳝,鲈形目丽鱼科有罗非鱼,旨科有大眼鳜、斑鳜等,鲿科有斑蒦,鲑形目银鱼科有银鱼等。
贝类有田螺、石螺、河蚌、福寿螺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佛耳丽蚌,自治区重点保护品种背瘤丽蚌、多瘤丽蚌等。
两栖类有青蛙、虎纹蛙、刺肠蛙。
虾蟹类有大虾、细虾、米虾、河蟹等。
爬行类有黄喉拟水龟(石龟)、黄沙鳖、山瑞鳖等。
浮游植物有蓝藻、绿藻、硅藻、裸藻、甲藻等。
浮游动物有原生动物、轮虫、桡足幼虫、枝角类等部分品种。
水生植物有瓢沙(芜萍)、红萍、青萍(小浮萍)、水浮莲、苦草、轮叶黑藻、水花生、水葫芦、金黾藻等。
2.鱼类资源变动趋势。田阳县渔业近年来由于水质污染、过渡捕捞及过度挖沙等因素的影响,右江河的鱼类种群结构和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变动特点有:一是渔获物中传统鱼类如青、草、鲢、鳙鱼明显减少,外来物种如罗非鱼、革胡子鲶等明显增加,占渔获物的40%以上;二是中小型鱼类特别是小型鱼类比例增加;三是渔获物中年龄趋向低龄化;四是鱼类自然产卵场受破坏,产卵规模大为缩减。
四、水域环境状况
田阳县属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辖区内珠江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大部分水体适于渔业生产,水体的理化性状较好,营养盐类十分丰富。
1.水温。县境内各水域水温差异不大,据测定5月至11月水温在25℃-31℃,12月至次年4月水温都在10℃以上。
2.透明度。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县养殖业发展缓慢,加之工矿企业较少,河道水质十分清新,透明度大都在100-120cm,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开展,近年来各大河道水质较以前趋肥,加之有的水体受到生活污水及工矿企业排放污水的影响,透明度明显低于往年,一般在80cm-100cm。
3.水色。水体一般冬春两季水色清淡,夏秋两季多雨,雨水裹挟着泥沙注入江河,使河水呈淡黄色,对鱼类生长造成一定影响。
4.溶氧和PH值。据测定,县境内的各类水域溶氧状况及PH值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要求,溶氧量为5-10毫克/升,PH值6.5-8.5。夏秋季各水域溶氧和PH值变化幅度较大,春季变幅小,而冬季最稳定。
五、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根据田阳县水域滩涂资源、水文气候条件、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环境状况,经专家进行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评价,认为:田阳县境内的农村池塘承载力在亩产量300斤内,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山塘承载力在亩产量50斤以内,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水库承载力在亩产量10斤内,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第七节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一、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1.水产品产量持续健康稳步增长。2018年,全县水产品产量达1.584万吨,比2017年增长3.8%,其中:养殖产量1.399万吨、捕捞产量0.185万吨;渔业产值1.62亿元,同比增加3.8%。
2.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大水面渔业发展快,养殖模式更加科学、合理。二是池塘养殖条件得到改善。池塘养殖由传统粗放型向精养型转变,由低效型向高效环保型转变。通过清淤泥、砌塘基、进排水道的改造,不断改善池塘养殖环境和设施,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三是养殖品种进一步优化。养殖品种从传统养殖的四大家鱼转向养殖单性罗非鱼、斑点叉尾鮰、大口鲶、鲫鱼、建鲤等品质好、抗病强、生长快、效益好的优势品种发展。
3.特色渔业养殖渐显雏形。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龟鳖等特色渔业养殖逐步发展起来。目前在那坡镇、那满镇的龟鳖等特色养殖业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养殖。
4.现代渔业科技得到逐步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渔业科技推广和应用。一是实施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主推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优质罗非鱼雄性化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罗非鱼越冬管理技术。二是优良品种覆盖率大幅度提高,除常规品种鲢、鳙、草、鲤外,增加了优质罗非鱼、鲶鱼、斑点叉尾鮰、鲫鱼、赤眼鳟、倒刺鲃、加州鲈、淡水石斑鱼、黄颡鱼、黄沙鳖、山瑞鳖、黄喉拟水龟等品种。
5.渔政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百色市大水面渔业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百色市捕捞渔船管理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使渔业生产经营活动依法有序开展。二是渔政执法装备得到不断改善,县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配备了渔业执法车辆、执法船、记录仪、办公设备等。三是渔政执法队伍建设得到保障,“十二五”期间,辖区成立渔政机构,并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
6.渔业资源保护扎实推进。一是加大打击电、炸、毒鱼等非法捕捞行为的力度,坚决取缔灯光抬网和地笼网捕鱼,依法规范库区网箱养殖管理,维护渔业生产秩序。2018年,全县共出动执法车船165艘次,执法人员603人次,检查渔船262艘次,查获渔业违法行为5起,拆除灯光诱捕鱼设施、张网、地笼16个(张)。二是是积极开展渔业资源修复保护工作,每年开展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共100万尾以上。
7.渔业安全生产综合保障力度增强。渔监船检机构逐步完善,成立渔监、船检机构,渔船管理快速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目前,全县检验登记发证渔船共144艘。全县渔船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每艘渔船都配备救生衣、救生圈、消防桶、信号灯、灭火器等安全设备配备,通过强化各项渔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多年来持续保持全县渔船安全生产零事故,保持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8.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规范。为了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为广大群众提供放心安全水产品,我县加强了对水产养殖业的执法力度。实施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立水域滩涂使用证制度,依法查处使用违禁药品养殖业主。水产规模养殖户全部建立养殖生产登记。近年来,均超额完成水产品样品送样监测任务,抽检合格率均为100%。
二、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巩固电力、制糖、造纸、冶金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深、精”加工业,引进和开发综合利用环保项目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等项目,鼓励传统产业采取多种形式对外合作,加强技术合作,提升工业层次,提高产业竞争力。田阳县工业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煤矿、建材等传统行业企业稳定生产,生产效益大幅提高。
田阳县气候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宜农业生产特别是发展冬季蔬菜、水果、甘蔗、茶油等经济作物生产。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含复种),总产量100万吨;水果种植面积48万亩,年产量约35万吨。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核心区坐落田阳县百育镇。
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培育和壮大水果、蔬菜等产业,加快林业和水产畜牧业的发展,引进具有区外先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鼓励规模经营,建设一批名、特、优新的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建设。
三、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1.市场前景广阔。田阳县渔业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地缘条件,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外向市场。水域水质优良、无污染,天然饵料丰富,是良好的养殖场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为田阳县水产品的输出提供了广阔市场。
2.气候条件优越。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充沛的水资源为鱼类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为鱼类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
3.水产资源丰富。具有水面广、品种多、品质优等特点。罗非鱼、草、鲢、鳙、鲤、鲫等是我县的主要经济鱼类;鲶鱼、青竹鱼、鮰鱼、甲鱼、黄颡鱼、泥鳅、黄鳝等是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名优经济鱼品种。
4.特色渔业兴起。休闲垂钓观光渔业的兴起和发展,为水产业的多轮驱动,开辟另一片全新的领域,促进了水产业的多向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工程的实施,为我县水稻种植区发展渔业生产指明方向,全县11万亩水稻种植面积也为稻渔综合种养工程的实施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5.规章制度健全。各项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为优质、安全水产品的生产提供保障。
6.资源环境优化。渔业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渔业增殖放流力度加大,渔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为渔业的有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八节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思路,我县的水产养殖业在养殖模式上推广集约高效,在养殖品种上突出名特优新,在养殖理念上注重生态健康,努力构建自然环境和谐、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比较效益显著、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水产养殖业格局。
第三章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
根据田阳县境内各水域的自然属性、生产条件、养殖水平及今后行业发展的要求,将境内水域划分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三个功能区域。
1.禁止养殖区。
(1)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
(2)禁止在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开展水产养殖。
(3)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开展水产养殖。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
2.限制养殖区。
(1)限制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在以上区域内进行水产养殖的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2)限制在重点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自然水域开展网箱围栏养殖。重点湖泊水库饲养滤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1%,饲养吃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0.25%。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限制养殖区。
3.养殖区。养殖区包括池塘养殖区、湖泊养殖区、水库养殖区和其他养殖区。池塘养殖包括普通池塘养殖和工厂化设施养殖等,湖泊水库养殖包括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和大水面生态养殖等,其他养殖包括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等。
第十节 禁止养殖区
1.规划面积。根据田阳县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以及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的划定范围,我县在上述区域设立禁止养殖区(示意图、规划表详见附件1、2),禁止从事水产养殖活动,以确保上述区域的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确保港口、航道、行洪区等公共设施能够正常运行。规划包括湖库、河流两部分,面积21.07平方公里,其中湖库包括那音水库、百东河水库、惠洞水库3座中型水库和兴达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面积6.91平方公里;河流包括右江河、驮烈河、田州河、坡洪河等河流,面积14.16平方公里。
2.管理措施。
(1)加强管理。制定禁养区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出台并执行违反禁养区管理办法的行政处罚办法。
(2)加强执法。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禁养区内严禁新建任何水产养殖场,已有的水产养殖场由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同时,禁止在禁养区进行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活动。
(3)加强保护。加强禁养区内水域滩涂生态系统保护,开展受损系统的恢复和修复,防止水生生物退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严禁向禁养区内水域滩涂排放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航舶污水和固体垃圾及固体废物。
(4)加强监控。加强禁养区水质监控。禁养区水域水质执行该区域有关功能的水质标准,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GB3838-2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并须符合国家规定的《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十一节 限制养殖区
1.规划面积。根据田阳县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重点湖泊水库等公共自然水域等生态功能区的划定范围,我县设立限制养殖区,在限制养殖区域内进行水产养殖的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限制在重点河流、湖泊、水库等公共自然水域开展网箱围栏养殖。重点河流、湖泊、水库饲养滤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1%,饲养吃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0.25%。规划包括右江河部分河段,面积16.1平方公里(示意图、规划表详见附件3、4)。
2.管理措施。
(1)实行养殖准入。限制养殖区范围内,必须实施严格的养殖准入制度与管控措施,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渔业主管部门严格控制准入标准,拟在限养区域内开展水产养殖业的业主,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制定实施方案,报县级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审批。
(2)限制养殖方式。限养区域内水产养殖业以保水生态型增殖渔业为主,允许采用粗放粗养、不投喂饲料方式的暂养等养殖方式;禁止网箱、围栏养殖等投肥、投粪、投饵精养活动。
(3)实施容量控制。倡导保水生态型增殖渔业,依据限养水体天然鱼产力,科学确定养殖密度,严格控制水产养殖总量,倡导生态健康养殖。对生产水域及周边环境采用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避免造成水域陆域生态系统破坏。
(4)实施放养品种控制。放养品种以土著鱼类如青、草、鲢、鳙、鳊、鲂、鲫等为主,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5)限制污染物排放。限制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
(6)规范档案资料。限养区内的养殖场必须做好生产、投入品、销售记录,最少保留两年备查。
(7)强化养殖监测。对限养区水域水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出现水质超标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对排放超标的养殖场采取警告和限期整改措施。
(8)规范养殖行为。在限养区内设立宣传告示牌予以标注说明;核发限养区水域滩涂养殖证时应当予以标注说明;限养区内禁止可能对水域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的养殖、捕捞作业方式;限制养殖区内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划定前已有的水产养殖,搬迁或关停,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并妥善安置养殖渔民生产生活;限养殖区内出现死鱼情况,应采取无害化处理,并作好相关记录。
第十二节 养殖区
养殖区包括池塘养殖区、山塘水库养殖区和其他养殖区等3个功能区(示意图、规划表详见附件5、6)。
1.池塘养殖区。规划区域包括全县9个乡镇,重点区域布局主要分布在那坡、头塘、田州、百育、那满等右江河谷乡镇以及北部土山区的玉凤镇和南部石山区的坡洪、五村、洞靖等9个乡镇。规划面积3420亩,养殖品种主要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和罗非鱼、鲤鱼、鲶鱼、倒刺鲃、黄沙鳖、黄颡鱼等高效益名优品种为主。该功能区主要发展高效、生态、健康、标准化养殖。
2.山塘水库养殖区。山塘水库养殖区是指利用山塘水库,科学发展渔业养殖,养殖模式有库湾围栏养殖和大水面生态养殖,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商品鱼基地。根据本功能区的特点,在维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增加投入,发展名优特色渔业,实现渔业增效。全县山塘水库养殖规划区域包括全县9个乡镇的6925亩山塘水库。
3.其他养殖区。
(1)稻田综合养殖区。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发挥农业部门行业技术优势,科学合理地选择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因地制宜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建设,促进农渔结合、种养循环,实现稻鱼共生和谐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全县稻田综合种养规划面积2000亩,比2017年增加1400亩,增长233.33%。
(2)休闲渔业养殖区。休闲渔业功能区是指以县城区周边水域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将渔业生产开发与文化传承、旅游休闲、餐饮服务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渔业的功能,提高渔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到2020年,全县休闲渔业规划面积800亩,比2017年新增200亩,增长33.33%。该功能区包括右江河谷乡镇。主要进行垂钓、旅游观光、休闲、餐饮服务等。
4.管理措施。
(1)加强监督管理。加强渔业执法,推进水域确权。养殖区内符合规划的养殖项目,应当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使用药物,防止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养殖生产应符合《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完善全民所有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健全使用权的招、拍、挂等交易制度,推进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规范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加强渔政执法,查处无证养殖,对非法侵占养殖水域滩涂行为进行处理,规范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秩序,强化社会监督。
(2)推进转型升级。改善条件上重点加强养殖基地水电路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精养池塘标准化改造提质升级、养殖循环水生态净化设施建设。养殖模式上重点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多级人工湿地养殖模式等生态环保节能型新模式。实施养殖用水达标排放,结构调整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加强田间工程标准化建设,运用生态学效应,实现种养平衡。
(3)加大政策扶持。围绕产业发展及治理关键环节和短板,探索政府、社会、企业参与的PPP高效治理模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渔业。改革完善渔业相关补贴,重点支持池塘标准化改造等。探索采用信贷担保、贴息、养殖水域滩涂不动产权证质押等方式,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支持渔业发展,完善渔民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等制度。发展渔业互助保险,建立健全渔业保险支持政策,加快推进渔业保险,增加渔业保险保费补贴,推动开展高温、寒潮、洪涝等渔业灾害保险。
(4)加大资金投入。广辟资金渠道,加大资金投入。一要争取国家贷款支持;二要发动群众集资;三要做好招商引资;四要财政支持。本级财政每年视财力情况安排渔业生产资金,同时,争取上级财政部门在安排支农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基础设施资金等资金时,安排一定的资金投入到渔业生产中,增强其发展后劲。
(5)强化科技支撑。一是增加科研投入,提高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二是引进一批水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三是选择优势特色水产养殖品种,加大渔业标准化、组织化生产程度。四是完善基层技术推广站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推广条件,提高技术推广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十三节 加强组织领导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全局观,充分发挥农业农村(水产畜牧兽医)、林业、水利、交通、自然资源、财政、环保、科技等部门的行政职能。要加强对规划的行政管理、监督管理和协调管理。县农业农村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是我县制订本规划的牵头单位,各单位应对规划的制订和实施进行组织、沟通、协调和服务,协助提供本部门相关材料及对涉及本部门的规划内容进行审核。对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
第十四节 强化监督检查
1.加强对规划水域用途的管理。规划由县人民政府批准颁布,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要严格依据规划开展,严格限制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用途的行为。
2.完善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完善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首先由水产养殖管理部门对特定区域进行全面的水产养殖审核,确定其能承受的水产养殖数量,水产养殖规模及最适应的水产养殖模式,然后健全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考核制度,对申请水产养殖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全面的水产养殖技术、装备的审核,在整个审核过程中要对其水产养殖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才能颁发相关许可证件。此外,水产养殖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内的水产养殖单位或个人实地检查,包括生产规模是否运行,运行情况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出现超标情况,一是令其立即整改,二是对于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有效策略进行处理,三是对于性质较恶劣的立即注销其生产许可证。
3.加强水产养殖生产执法。全面推进水产养殖业执法监管。县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全面开展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水产养殖生产、水产品质量安全等监督执法,推进执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快建立渔业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以渔政机构为主,技术推广、质量检验检测和环境监测等机构协作配合的水产养殖业执法工作机制。要重点针对养殖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养殖投入品和企业各项管理记录档案建立情况,切实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健全执法档案制度和违法单位“黑名单”制度。对已经发现有问题的水产品,一律封塘禁售、严禁转移,坚决杜绝流入市场,对私自起捕出售的要依法从重处罚。已经查明属实的违法案件,要向社会公开曝光。加强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建立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
第十五节 完善生态保护
1.加强天然水体保护,减少外源性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影响。良好的水质是水产养殖的根本保证,是生产优质安全水产品的基础。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加大对江河湖库等天然水体的保护,以确保水产养殖良好的水源供应,保证水产养殖产地的环境质量。环保、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加大对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管力度,有效制止污染水域的行为,遏制水域恶化趋势,减轻污染对水域环境的影响,使水域生态得到恢复和改善。
2.科学规划养殖区域,确保渔业用水安全。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对管辖区域内的水体进行环境评价,在此基础上规划水产养殖水域,核定养殖区域并核发养殖许可证。核发养殖许可证后相关部门须对水域生态环境质量负责。科学有效的前期评估和监测将事半功倍,可保证渔业水域尽可能远离污染程度较重的水域,保证渔业用水的安全,避免以前只要有水的区域就可养鱼的做法,尽可能减少外源性污染对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
3.严格规范养殖行为,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1)优化产业结构。要按照规划和市场要求,实行合理布局,各有侧重的原则,实施养殖水域容量控制,加快养殖品种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区域化、产业化格局。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实现养殖品种良种化、产品优质化。同时,实施放养密度、投饵、施药控制,合理密养、科学投饵,正确施药。
(2)强化养殖监管。一是加强对水产养殖的全过程管理,开发无污染的渔用肥料、饲料、渔药及使用技术,引导水产养殖场( 户) 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殖布局,建立完善的环境预警评价制度,少用或不用化学试剂,以减少不合理的饲养管理方式和用药过程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二是大力发展区域或局部的循环水养殖,节约水资源,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三是加强各种鱼药及环境改良剂生产的市场准入制度,强化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避免目前在“非药品”类产品的生产销售中只需企标备案的现状,杜绝违禁药物的出现和使用;四是以水产品质量安全来推动环境质量的提高,使养殖业者主动增加污染防控的投入和力度,加大破坏养殖环境的违法成本,将养殖生态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
(3)健全养殖生产体系。建立完善相应的标准体系和法律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水产养殖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开展养殖排放监测,示范减排技术,执行养殖污水排放许可制度、达标排放制度和排水收费制度。通过在养殖水体中加装实时水体监控传感器,智能化采集数据并传输,及时了解排水动态和排水质量,从而对排水实施监管。
第十六节 其他保障措施
1.夯实保障体系。为确保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按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县、乡两级水产、畜牧技术推广体系要有人、有房、有必要的仪器设备,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有示范基地的要求,加快建立我县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养殖水域水质监测站和水生动物疫病测报防治站。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印发宣传资料等各种渠道、方式进行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规划内容,认识规划的意义,积极投入保护与开发水域滩涂的活动中去,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执行规划的自觉性。
3.加强培训指导。增强对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充分激发养殖产业发展的内生活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节 关于规划效力
《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第十八节 关于规划图件
规划图为规划文本附件,具有与文本同等的效力。
附件:1.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禁止养殖区示意图
2.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禁止养殖区规划表
3.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限制养殖区示意图
4.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限制养殖区规划表
5.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养殖区示意图
6.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养殖区规划表
附件1
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禁止养殖区示意图
附件2
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禁止养殖区规划表
序号 |
水域名称 |
水域类型 |
水域地理位置 (乡镇村) |
禁止养殖区范围 |
规划依据 |
适用法律条款 |
面积(平方公里) |
备注 |
1 |
那音水库 |
湖库型 |
那坡镇那音村 |
水库正常水位线以下水域。 |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条;《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第(十)款 |
0.89 |
|
2 |
百东河水库 |
湖库型 |
玉凤镇坤平村、甫里村,头塘镇联坡村、百沙村 |
水库正常水位线以下水域。 |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条;《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第(十)款 |
4 |
|
3 |
惠洞水库 |
湖库型 |
五村镇雷圩村 |
水库正常水位线以下水域。 |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条;《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第(十)款 |
1.68 |
|
4 |
兴达水库 |
湖库型 |
坡洪镇兴达村 |
水库正常水位线以下的水域。 |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条;《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第(十)款 |
0.34 |
|
5 |
右江那音村坡落屯河段 |
河流型 |
那坡镇那音村坡落屯 |
长度为自那音村六累屯那音河入河口至坡落屯那音村加油站的2500米右江河段,宽度为上述河段两岸5年一遇洪水淹没线间的距离。 |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第(十)款 |
0.75 |
|
6 |
右江河 |
河流型 |
那坡镇、头塘镇、田州镇、百育镇、那满镇 |
长度为自那坡镇东红村福禄河河口至田阳县那满镇治塘村响水的71公里河段,宽度为100米航道的距离。 |
航道 |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 |
7.1 |
|
7 |
那吉航运枢纽上下游河段 |
河流型 |
那坡镇那音村、那驮村、那芘村、濑旺村 |
长度为那吉航运枢纽大坝上游2000米至下游5000米的河段,宽度为上述河段两岸5年一遇洪水淹没线间的距离。 |
行洪区、港口、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二条、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第三十七条 |
2.1 |
|
8 |
田阳港口 |
河流型 |
田州镇隆平村、东江村、三雷村 |
长度为自田州镇隆平村那豆屯至三雷村河口屯的2000米右江河河段,宽度为上述河段两岸5 年一遇洪水淹没线间的距离。 |
航道、港口 |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第三十七条 |
0.6 |
|
9 |
田阳港区头塘作业区码头 |
河流型 |
头塘镇四联村 |
长度为自头塘镇四联村百荷屯至塘民屯的2000米右江河河段,宽度为上述河段两岸5 年一遇洪水淹没线间的距离。 |
航道、港口 |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第三十七条 |
0.6 |
|
9 |
田州河 |
河流型 |
头塘镇的百沙、百坡、头塘、百里村,田州镇的龙河、那塘、定律、三雷村 |
长度为自头塘镇百沙村百东河与磺桑江交汇处至田州镇三雷村河口的15公里河段,宽度为上述河段两岸5年一遇洪水淹没线间的距离。 |
行洪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二条、第三十七条 |
1.5 |
|
10 |
那满镇驮烈河 |
河流型 |
那满镇新立村 |
长度为取水口上游4800米至下游10米(拦河坝)的河段,以及该河段右岸入河支流全长的河段;宽度为上述河段两岸5年一遇洪水淹没线间的距离。 |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条;《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第(十)款 |
1.44 |
|
11 |
坡洪镇坡洪河 |
河流型 |
坡洪镇坡丹村 |
长度为坡洪大桥下游940米至上游1400米(那勤村附近)的坡洪河河段,宽度为上述河段两岸5 年一遇洪水淹没线间的距离。 |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条;《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第(十)款 |
0.07 |
|
合计 |
|
|
|
|
|
|
21.07 |
|
附件3
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限制养殖区示意图
附件4
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限制养殖区规划表
序号 |
水域名称 |
水域类型 |
水域地理位置 (乡镇村) |
限制养殖区范围 |
规划依据 |
面积 (平方公里) |
备注 |
1 |
右江河 |
河流型 |
那坡镇、头塘镇、田州镇、百育镇、那满镇 |
长度为自那坡镇东红村福禄河河口至田阳县那满镇治塘村响水的71公里河段,宽度为上述河段两岸10年一遇洪水淹没线间的距离,禁养区除外的水域滩涂。 |
公共自然水域,《农业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第三(四)2(2) |
16.1 |
自那坡镇东红村福禄河河口至头塘镇二塘村的23.8公里右江河段,为田阳县与右江区的跨界共管水域。 |
合计 |
|
|
|
|
|
16.1 |
|
附件5
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养殖区示意图
附件6
田阳县养殖水域滩涂养殖区规划表
养殖类型 |
养殖地点 |
水域地理位置(村) |
规划面积(亩) |
主要品种及养殖模式 |
备注 |
|||
一 |
池塘 养殖 |
那坡 |
东红、晚塘、百峰、那音、那驮、那芘、濑旺、万平、那坡街、平朴、六合、敢亮、弄坡 |
471 |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模式 |
|
||
头塘 |
四联、二塘、新山、头塘、百沙、百里、联坡、百坡 |
519 |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模式 |
|
||||
田州 |
隆平、凤马、龙河、兴城、平坡、那塘、三雷、东江 |
418 |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模式 |
|
||||
百育 |
四那、九合、百育、新民、七联、六联 |
645 |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模式 |
|
||||
那满 |
三同、自强、新立、治塘、内江、露美、百敢 |
364 |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模式 |
|
||||
玉凤 |
华彰、玉凤、甫里、懂立、朔柳、那江、坤平 |
240 |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模式 |
|
||||
坡洪 |
坡丹、局盛、新屯、古美、琴华、南兴、百合、新洞、兴达、天安、五合 |
422 |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模式 |
|
||||
五村 |
濑贡、五村、雷圩、伏王、巴某、弄里、驮逢、百谷、桥马 |
328 |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模式 |
|
||||
洞靖 |
靖安、雪平、百勇、活旺、那峨 |
13 |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模式 |
|
||||
合计 |
|
3420 |
|
|
||||
二 |
山塘水库养殖 |
那坡 |
敢亮、那坡街、平朴、六合 |
547 |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模式 |
|
||
头塘 |
百里、百沙、联坡、新山、 |
85 |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模式 |
|
||||
田州 |
平坡 |
200 |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模式 |
|
||||
百育 |
四那、九合、百育、新民、六联 |
2839 |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模式 |
|
||||
那满 |
三同、自强、内江 |
1460 |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模式 |
|
||||
坡洪 |
新洞、南兴 |
400 |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模式 |
|
||||
五村 |
濑贡、五村、雷圩、伏王、巴某、百谷 |
635 |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模式 |
|
||||
洞靖 |
靖安、雪平、百勇、活旺、 |
19 |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模式 |
|
||||
玉凤 |
塑柳、懂立、甫里、统合、 |
740 |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模式 |
|
||||
合计 |
|
6925 |
|
|
||||
三 |
稻田综合养殖 |
那坡 |
那音村、东红、万平、六合 |
200 |
常规品种,生态养殖模式 |
|
||
头塘 |
头塘、百沙、四联、百里 |
350 |
常规品种,生态养殖模式 |
|
||||
田州 |
凤马、龙河、三雷、东江 |
200 |
常规品种,生态养殖模式 |
|
||||
百育 |
百育、四那、九合、新民 |
450 |
常规品种,生态养殖模式 |
|
||||
那满 |
新立、三同、治塘 |
200 |
常规品种,生态养殖模式 |
|
||||
坡洪 |
坡丹、古美、南兴、百合、新洞 |
300 |
常规品种,生态养殖模式 |
|
||||
五村 |
濑贡、五村、雷圩、驮逢、百谷 |
300 |
常规品种,生态养殖模式 |
|
||||
合计 |
|
2000 |
|
|
||||
四 |
休闲渔业养殖 |
那坡 |
那音村、百峰、东红、万平、六合 |
100 |
常规品种,以垂钓观光餐饮服务为主 |
|
||
头塘 |
头塘、百沙、四联、百里 |
250 |
常规品种,以垂钓观光餐饮服务为主 |
|
||||
田州 |
凤马、龙河、三雷、东江 |
100 |
常规品种,以垂钓观光餐饮服务为主 |
|
||||
百育 |
百育、四那、九合、新民 |
250 |
常规品种,以垂钓观光餐饮服务为主 |
|
||||
那满 |
新立、三同、治塘 |
100 |
常规品种,以垂钓观光餐饮服务为主 |
|
||||
合计 |
|
800 |
|
|
相关链接